如何评价李安导演的新电影《双子杀手》?
《双子杀手》的剧情并不复杂,一个被上级认为知道了高层机密的美国特工遭到当局追杀,逃难中发现被派来追杀自己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克隆体。一番打斗和嘴遁输出后双方冰释前嫌,齐心协力把进行不人道实验的高层击杀,最终二人告别组织,过上了平静安详的普通人的生活……实验片的骨架,商业片的血肉。
客观来说,李安在这部片子里倾注了极其深刻的情怀,《双子杀手》的剧本是在1997年多莉羊诞生后一年就完成的,在当时,完全是克隆文化所产生的新型产物,由于技术无法实现梦想的原因,李安把这个剧本雪藏了整整22年,只为了他“120帧,3D,4K”的未来式电影画质理想。技术其实早就实现了,早在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李安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画质梦想,但是那部电影因为内容的受众面过小,最后不免于亏损的结局。《双子杀手》是李安不干落寞的一次技术性反扑,寄希望于在电影受众鉴赏能力大幅提升的2019年,如此的画质的视觉盛宴能成功获得大众的青睐,千算万算,李安导演算漏了一点,即使拍摄探索导致了画质的跃升,即使懂行的观众有买账的可能性,但是国内有条件放映如此画质的影院太少了,即使在北京可以完美达到“120帧,3D,4K”的大荧幕也不足三成,超过200元的票价下这样的影院基本座无虚席,可以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李安的汗水获得了一定的受众肯定。
但是,在北京之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影院,能满足2D高清放映,3D或者4K满足其一的寥寥无几,更别说120帧的分辨率了,在三四线城市的院线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方它和同档期电影相比毫无画质竞争力,所以根本无法做到扎根广大的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很多潜在票房。
不幸的是,由于技术是《双子杀手》的主打特色,所以在剧情上,李安明显出现了缺少打磨的迹象,前期也没交代主角到底知道了什么秘密,中期又违反常情强行安排两个克隆人见面,后期反派的官员明明有足够的机会逃走却义无反顾地自己出来,与两个已经同一战线的绝世对手大打感情牌。故事深度上没有触及对克隆本质的伦理学探究,逻辑层面的漏洞又多到只要稍有经验的观众都能发现。此时,如果一鼓作气做成纯粹的爆米花电影,倒也不失为保住票房的一招后手。可是李安的“名家自尊”偏偏没有允许他放下身段,在全程多段可能引燃爆点的打斗戏中,李安一反商业片原理,就是不用正反打镜头,甚至连过肩机位和特写镜头都很少用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全景镜头,定场镜头以及广角镜头,荧幕给出了太多的视觉信息,导致受众根本没法全神贯注地沉浸到一场打戏当中。所以全场地打戏虽多却没有燃点,反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视觉疲劳,没有抓住观众的视线,自然就抓不到金钱,这在商业片中几乎是铁打的定律。
《双子杀手》是李安导演生涯中的第二部商业片,前一部《绿巨人浩克》是他导演生涯中迄今为止票房和口碑的最大败笔。与前者惨状相反的是,他迄今为止执导的其他12部类型片和实验片,豆瓣评分全部高于7分,在文青群聚、众口难调的豆瓣,这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导演的奇迹了。只能说李安不是缺乏导出好电影的能力,而是缺少把握市场需求的能力,所以相对更适合导演一些具有思维深度的类型片,大家寄希望于曾经的受到奥斯卡宠爱的华人导演,在日后可以以这次电影的问题为警醒,取长补短,给世界影史贡献出真正深度与技术并存的卓越电影。
什么事情是你考研后才明白的?
1.学好英语,无论是看文献还是打算出国考语言,学好英语绝对必须。
2.注意身心健康,不只要注意自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3.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无论是做实验也好写文章也罢,效率不高都是浪费。把时间用在真正有益的事情上,该实验实验,该放松放松。和别人合作如果不想耽误自己的计划,一定打好提前量。
4.接受他人不同的三观,接受社会多样性的存在,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5.多读书,不限于专业,读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既是充实又是放松。
6.培养自己一个小爱好,画画弹琴唱歌皆可,无需取悦他人,娱乐自己就好。
7.硕士毕业三条路,出国,读博,工作,想清楚自己以后要什么样的生活,尽早做决定,决定做了就不要轻易改变,然后所有的努力都为这个选择服务。
8.处理好和同学、恋人、导师、领导关系,不要欺人太甚,凡事留余地。要谦虚,尊重他人,无论对方是谁。
9.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正视自己的缺点,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10.首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之后才有资格谈其他。
来自:leery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本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撤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028.com/post/3222.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