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都叫秦琼秦二哥,难不成秦琼还有大哥?
秦琼,既然字“叔宝”,那显然他是老三,绝对不会是“二哥”。说他是二哥,一来是小说评书虚构的贾家楼结义情节他排行第二,二来是某些民间艺人对排字规矩的不了解,说他只有一个哥哥编故事编脱了。
古代表字如何用,很多规矩不能破的,“伯仲叔季”代表的就是家中排行,可以不用在表字中,但如果用了就不能用错,否则贻笑大方。伯老大、仲老二、叔老三、季老四或者最小(庶出很多时候不参与),再有弟弟可能排“幼”。另外孟也代表老大,不过“伯”是嫡出老大、“孟”是庶出老大。就以大家熟悉的三国来说,孙坚的几个儿子,老大孙策字伯符、老二孙权字仲谋、老三孙翊字叔弼、老四孙匡字季佐、老五孙朗庶出字没有记载。前四个伯仲叔季准确排行。另有“马氏五常”,前三位历史没有记载,老四马良字季常、老五马谡字幼常。而如曹操字孟德、马超字孟起,就知道他们是庶出。所以这二位的母亲历史上都没记载,因为是小妾地位低。
(秦琼字叔宝,只能排第三)
所以你看秦琼字叔宝,就知道他在家中绝对只能排第三,不可能有第二种情况。故而,有些评书、小说写秦琼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个哥哥叫秦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虚构故事,那也是编脱了。还有说这个秦安只是秦琼父亲秦彝的仆人,视同己出,而秦琼是秦彝独子,那更不可能了。独子怎么会用“叔”这个字呢?实际上,秦琼的父亲叫秦爱,不是什么大将军,只是一个普通低级军官——参军。也因此没有记载他的其他儿子或者义子,但是凭“叔宝”这个字,他也必然是老三。
至于另一个说法,小说、评书中常有瓦岗寨英雄贾家楼结义的情节,有“三十六友”或“四十六友”的说法,后面那些各个版本有点区别,前面的大体相同,魏征排第一、秦琼第二、徐茂公第三、程咬金第四、单雄信第五……所以就叫秦琼秦二哥。虽然是虚构,但至少自圆其说,比说秦琼家里排行第二靠谱。
大明朝皇帝们取名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我们仔细观察,真的不难发现明朝皇帝取名的特点和规律,并且这一规律并不出现在其它任何朝代的皇帝上,为明一代所特有。
纵观明朝历史,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王朝,也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起来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同时还是一个拥有276年绵长国祚的王朝。
乍看之下它好像和别的大一统王朝没什么区别,但细看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明朝的皇帝取名有着不同于其它王朝的规律和特点。从朱元璋的儿子辈开始的朱棣、孙子辈的朱允炆、朱高炽、然后便是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等等。
我们提取这些皇帝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棣、炆/炽、基、镇/钰、深、樘、钧、洛、校/检。这样子观察便很明显了。
明朝皇帝们的名字都带有一个五行元素为偏旁,并却依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原则,一代代传承下去,寓意大明王朝生生不息、万世长存。而这不仅仅只是皇帝们是这样子的取名方式,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都必须用带有五行偏旁的字来取名。
以致于到了明后期,这些字不够用了,他们就得自己造字。结果呢便弄的现在很多字大家都不认识,而电脑也打不出来。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本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撤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028.com/post/3122.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