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流赭是什么?
感谢邀请。
《山海经》所言“流赭”,很可能是垩矿。
《山海经》的《西山经二》说:“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nán),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㻬(tú)琈(fú)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
流赭(zhě),晋代郭璞注曰:红土也。
赭矿,是垩(è)矿的一种,可制瓷器,亦可炼铝。《山海经》的年代,金银铜铁锡已知道利用,好像还未知铝之冶炼及用途。
红颜色的土,和水涂于牛马防病,或为源于辟邪的迷信,或因铝矾土确有某些杀菌消炎的外用作用。
所谓“流赭”,是说显现于“灌水”之中,随水流出或为水底之物。
赭矿质脆,称“石脆之山”极其准确,可见古人并非瞎说。
现在陕西泾阳之南,于关中盆地中有一座矮山,海拔约600米。据说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石脆山。 《山海经》千余年后,“流赭”的确用来指代流放的囚犯。唐代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诗曰:“挥袂静崑炎,开关纳流赭。” 这里的“流”,应该是指流放。而“赭”,或为囚人着红衣,或为脸上“墨”红字。
这与《山海经》里的“流赭”,含义已大相径庭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本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撤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028.com/post/2993.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