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汉族从什么朝代开始姓氏中加了辈份?
两汉乃至三国时期,汉族以两字为尊,比如曹操,袁绍,袁术,孙权,孙策,孙坚,诸葛亮(诸葛是复姓,亮才是名字)等等,留下名号的都是两字,一姓一名。三字的都是平民,比如戏志才。
东晋时期,社会主流还是以两字为尊,比如祖逖,恒温,谢安,王导等,但这个时候,由于佛道两教的广为流传,名字带有之也成为潮流,如:王羲之,王献之(这两个其实是父子),王凝之,祖冲之,顾恺之等等,这应该是名字中辈分的雏形期。
到了唐隋唐,社会趋于稳定,人口出现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科举的出现,使得更多人识字做官,两字的姓名不够用了,三字的名字开始广为流传,但是这一时期,尚未有明确的辈分,我们从一些名人中探索,比如颜真卿,颜杲卿,辈分此时应该已经形成,并开始小范围使用。
宋代,应该是辈分使用规范化的一个时期。比如宋代开国皇帝几兄弟的名字,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避讳改为光),以及杨家将的故事,还有大才子苏轼一家,苏洵,苏轼,苏辙(车字旁 ,水生木),这一时期,应该是辈分开始广为流传的时期,其实也好理解,这一时期,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造成了市民文化的盛兴,人口的兴盛,大量平民阶层的读书人出现,文化人之间怎么区分自己不同的长辈,特别是中国文化每个长辈还有不同的叫法,辈分最晚应该从这个时期开始流行,但是缺少完整世系家谱研究,无法严格证明。
能够严格证明的是明朝,朱元璋给自己的每个儿子都定下了严格辈分,严格的取名规则,逼得自己的后辈开启了造字模式。
辈分,其实就是咱们人口大量爆发,人员不断流动,为了认祖归宗,方便认亲戚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本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撤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028.com/post/2967.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