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历史电视剧神剧是什么,为什么?
历史剧也是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剧中,要说我心目中的神剧是什么,那只能让我想起一部自身都曲折的历史剧。在众多xy王朝的历史大剧中,有一部剧的走势很奇葩,它不像某些xy王朝一开始就大红大紫,而是首播开门就闭门的冷结果,这部剧就是《大明王朝1566》。为了书写更加方便,后文简化以1566代之,1566在2007年首播湖南卫视,也就是说湖南卫视拿着1566的版权。虽然版权的概念在我国的那个时期还不太严谨,但大平台下执行的还是比较严格的,可惜的是1566在湖南台上映后反响极低,可以说收视率是最垫底的一部剧。
那么1566极差的表现是不是就是这部剧品质差呢?1566质量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此剧的口碑和评分,可以说1566绝对是站在高品质剧的第一梯队。当年1566的失败我个人感觉和平台有关,湖南卫视在2007年的那个时候,给我留下的就是快乐大本营等一些娱乐性节目,它的收视群体偏向于年轻男女生。而这样一部历史大剧首播湖南卫视,明显不太对这类观众的口味,就好像让他们又重回到了历史课堂,所以收视率低就不足为怪了。湖南台1566的失败,让这部剧进入了冬眠期,但此时的1566僵而不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后来随着自媒体时代的爆发,1566经典的各种片段深受广大网友认可,可能又会有人说版权!版权!确实有时候在某条上的片段连起来都快有整片了,但这不影响1566再次回归,它再次走进了我们的视野,1566的二次出场才是华丽丽的转身。
1566和各种xy王朝相比,一是它有绝对实力派演技的老戏骨撑场,这些演员们将此剧完全演活了;二是此剧在艺术的需求下,并没有脱离大的历史框架,将嘉靖间明朝实情能基本展现出来,尤其是嘉靖帝发明的内阁制让人眼前一亮;三是让人脑洞大开的故事情节,其中内涵如果细细品位会悟出更多趣事;当年1566虽然没有投准正主,但其精细的制作水平和严谨精神,让它得以在十多年后重放光芒,所以我个人感觉1566是部神剧,如有不同意见还请雅正!
最后说一嘴历史剧,好的历史剧永远不会被埋没,历史剧有一个特性,就是它不会像其他剧种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历史剧的保鲜期是众多剧中最长的。最后推荐大家可以看看1566,它虽然虚构了些故事情节,比如贯穿大部分剧情主线的改稻为桑,在正史都没有证据支持。但作为一部艺术作品这不是毛病,如果按历史书上原搬,那大家都去看书得了,这样有少许改动却不脱离历史的影视剧才会让人脑洞大开,才会更有吸引力。
如何正确评价刘邦的人品?
刘邦作为一个崛起于草根的帝王,个人认为不能以看待寻常人的眼光去评判他的所作所为,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刘邦人品的认识。
一是仗义。刘邦早年担任泗水亭长期间就是一个交游广阔的人,上至县里的官吏,下至村里的泼皮无赖,刘邦都能和他们相处的很融洽,为人也比较仗义,深受身边人的推崇,这些人很多都成了刘邦后来打天下的重要助力。自古豪杰多重义,如果刘邦不能坦诚相待,众人如果不是义气相投,没有这段岁月打下的坚实基础,那么也不会在史书上留下无数的传奇故事。
二是智谋。厚黑学中极度推崇刘邦,认为刘邦是脸厚心黑的典范。我个人认为这样概括不够全面。刘邦是一个智慧超群的人,如果不是生在乱世,刘邦可能就是在乡里与朋友们喝酒吃肉、浑浑噩噩的走完他的一生,但是秦末风起云涌,给了刘邦施展自己的舞台,说刘邦智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识人用人在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刘邦对每个人的把握与运用都可谓达到极致,形形色色的人在刘邦给他们设计的舞台上实在华丽的表演,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二是把握时机,无论是一开始的斩白蛇起义、蜗居芒砀山还是后来偷袭长安,先入关中着王,刘邦充分把握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机会,最终实现人生的华丽逆转。三是应变能力。关于刘邦急智应变的故事有很多,流传最广的就是韩信在在讨封假齐王的时候,原本怒火中烧的情况下被张良提醒后瞬间转变口风并封韩信为齐王,从而换来了韩信的以死相报。
三是自私。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他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在荥阳战败后为方便逃亡而将子女踢下马车的故事。刘邦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如果都在了,那么他的这些妻妾子女也不可能在乱世生存,所以存人先存己,自己才是他刘家需要倚仗的参天大树,除此以外皆可舍弃。
我个人是比较信服刘邦的,说他无赖、自私、狡诈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在那样一个人吃人的诸侯混战的年代,这些性格品质无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在。乱世之中就必须要遵守乱世的游戏规则,我始终认为生存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其他的存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本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撤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028.com/post/2941.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