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古代开国帝王,你会取什么国号?
元代以前的国号,都与历史和爵位有很大的关联。
周王分封天下,中华各地第一次有了区域称呼。如魏地,齐地,燕赵大地等,以后的英雄豪杰,经常根据发迹地为望地,称国号。
如刘邦就位汉中,则建汉朝。曹操封为魏王,所以曹丕称魏国,隋唐都是以爵位称国号。宋朝以赵匡胤在宋州做过节度使,因此称宋朝。
到了元朝,人们视野开始变大了,人们不再局限于中原之地的古国号。开始从文化典籍中找到具有象征意义的国号,如易经乾卦,大哉乾元,称国号,大元。
明朝国号,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取自易经,表示光明周而复始,成就天地四方。
清朝国号,乃是为了政治需要,为了笼络汉人参与造反事业而定的。
如延续这个思路,我是古代开国帝王,肯定要放眼全世界,带着一个地球仪穿越过去。
春秋古国名,秦晋魏赵楚燕韩肯定不用,太有局限性。既然是意淫出来的国家,肯定白手起家,也不好说郡望,爵位之类。
我要立足于中华文化,还要能覆盖世界。
太平天国名号不错,不过被用坏了。如果我作为开国帝王,首开乾坤。皇天后土共鉴,国土居世界之中,以制万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反腐败,清吏治,振武备,灭宵小,还给人间一个清平世界。
以中庸之道,教化万民。
国名:大中国。
谁知道中国历史上各国国号的由来?
当然都是有说法的,后世许多朝代和国家的国号几乎都源于春秋或更早的时代,比如周王分封等等,可以说,中国早期的地名形成了一种广域性的地名名称,继而成为后续几千年大部分国号的由来。
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历史,便会发现很多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号都是相同的,就拿“宋”来说,中国古代真是有不少的宋。
比如春秋时期的宋国,是武王伐纣后分封纣王之兄微子启在河南商丘建立的国家。
再比如南朝的刘宋,为晋将刘裕所建,南北朝时宋、齐、梁、陈其一嘛,也是有名的很。
后来的赵宋大家更明白了,赵匡胤黄袍加身嘛,还因为打不过金人,分了南北两个赵宋。
还有张无忌原型,龙凤朝廷的韩林儿,这位小明王也建立了一个宋国。
等等...有奇怪的东西闯进来了,挺硌手...
历史上的这些个宋国,都是典型的以地称国,即以自己发迹的起家之地来定为国名,是古代相当普遍的一种国号取名做法。宋赵匡胤是归德军节度使起家,这归德军位置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商丘是微子启的“宋”国,那么赵匡胤也就以宋为国号了。
还比如李唐,古晋亦称之唐,李家祖先李虎被西魏封为唐国公,李渊一直传着这个爵位,李家也一直是晋地的老牌军阀,所以李氏父子把江山打下来后,国家自然也就跟着叫唐了。
那么我们再回到“宋”的问题上来,这个地方总不能白白叫“宋”吧?总有个源头。没错的确是这样,在微子启被分封建立宋国之前,的确有个更早的宋国,它是商王武丁给儿子封的国,他儿子封为宋伯,名字就成了子宋。所以,之前这个地方就叫“宋”,它的源头还在武丁之前更早的时代,但这个涉及到夏商周断代,现代无法继续考证。
不过,不是完全无迹可寻,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字来侧面研究。“宋”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存在,而且结构形象变化不大,它拆分开是“宀”和“木”,意思就是房子周围有树,如果按《说文》的解释,意思就是房子,还有神木之说。
当然,这些不重要,我们只需要从甲骨文了解到这个字够古老就行了,它很有可能是个部落的图腾。或者说有一支名为“宋”的部落在某地聚居,最后建立了古宋国,古宋国区域后来虽然沧海桑田改变了,但人们依然在地理上将“宋”地给记住了,继而,这个地理名词被华夏人民传承了下来,成为新建立的国家名称。
与宋类似的还有“汉”,这个就更厉害了,刘邦的西汉、刘玄的玄汉、刘秀的东汉、刘备的季汉、刘渊的赵汉、李雄的成汉、刘知远的后汉、刘崇的北汉、刘隐的南汉、侯景的侯汉、陈友谅的陈汉等等,实在是太多。
汉也是典型的地名,不过春秋时期或者更早是没有这个国名的,汉的意思是“银河”,正如古代诗篇中的“星汉灿烂”,还有《诗经·云汉》中的“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这都是指的银河,意思是:看那高远浩瀚的银河呀,闪耀旋转在天空之中。
正因为这种对银河的崇拜,华夏民族将与天际银河走向接近的河流称为汉水,意思是地上的银河。汉水发源地是陕西汉中,显而易见,汉中就是因此得名的。而刘邦困据汉中,被项羽封了汉中王,之后又起兵击楚,自称汉王,继而建立了汉朝。
总的来说,宋朝和汉朝这两个例子基本适用于中国大部分国号,我们也可以换种方式理解,它们代表这华夏民族从部落联盟开始,对山川地理的原始传承,以及后期人们通过文化发展出的新地理概念。
但也有不少特例,比如李自成的大顺、王莽的大新、徐寿辉的天完等等,完全放弃了地理命名原则,只为表达自己的政治呼求。当然,也少不了朱元璋的大明,这个国号与明教有关,朱元璋正是靠这些东西起家。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本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撤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028.com/post/2854.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