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于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草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堂内建筑典雅,亭台楼阁错落精致,小桥流水,竹树成荫。茅屋景致别具一格,其间绿树溪流环绕,竹篱柴扉,菜圃青翠,一派浓浓的田园景象。游人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古代,仿佛能看见诗人杜甫一家人当时在这里恬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浮想联翩。
除了典雅清秀的园林区,还有文化气息浓郁的文物景点区,内藏史书三万余册,文物两千多件。包括历代杜诗精刻本,手抄本,铅印本等等。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一座宏伟的史诗殿堂,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日江风半入云。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果你也是位杜迷,一定要去杜甫草堂。
四川省景点杜甫草堂导游词有哪些?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quot;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水槛和柴门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
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 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
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 (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
不是吗,我们今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远千里蚶锢从尾萏谩?杉粤髡呋故呛苡?quot;预见"的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本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撤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028.com/post/137.html
评论